海外网:严控查房,政策岂能为贪官撑保护伞

2013年02月19日10:14  海外网

  邹雅婷

  昨日,一条“多地立新规严控‘以人查房’”的新闻引发骂声一片。在“房叔”“房妹”“房姐”接连曝光的背景下,一些地方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,对输入人名查询其名下有多少套房的“以人查房”方式作出专门约束,让人不免对其动机生疑。

  诚然,保护公民隐私和商业机密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。然而,官员的房产信息与普通公民的隐私不同,其关涉公共利益,公众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,岂能在“保护个人信息”的规定庇护下不见天日?据媒体披露,广州市的房屋产权信息查册规定从今年1月起要求,“如果显示某人名下的房产数量超过3套,那就需要去政务中心进行书面申请,获批后方可查询详细信息。”这种对多套房业主信息的格外保护,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。究竟是收入清白的普通百姓对财产信息保护的吁求高涨,还是贪官污吏对于泄露不法之财更加胆战心惊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政策出台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准绳,在“房产反腐”愈演愈烈的当下,地方政府却遽然收紧房屋信息查询,恐怕就是打着“保护隐私”的幌子在保护贪官!

  有人担忧,房姐房叔们从此有了“保护伞”,贪腐更加肆无忌惮。有人愤慨,官员的权力还没关进笼子里,公民监督的权利为何早早地被套上了枷锁?就连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也追问:严格查房,是保护还是心虚?

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。各地严控以人查房的新规是否存在不妥,从公众和媒体的反应中可见一斑,无须多论。然而,骂声四起中,地方政府有何反应,更是值得关注的焦点。有网友指出,过去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评论曝光的问题,很容易引起地方政府重视;但是现在,一些政府部门脸皮变厚了,胆子变大了,任凭媒体和公众如何指责,如何批评,就是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。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现象。如果漠视人民诉求,人民政府的立足之本安在?如果罔顾舆论批评,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何存?

  十八大以来,新一届中央领导反复强调,反腐事关立党执政根基,必须坚持“老虎”“苍蝇”一起打,全国上下刮起的反腐新风蔚然可喜。在中央重拳反腐的背景下,福建漳州、江苏盐城,广东的广州、深圳等地方政府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为房叔房姐们量身打造“保护伞”,无疑会损害公众对于中共反腐的信心,也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。人们担心,除了以上被媒体曝出的几个城市,全国还有多少地方已经或正在或明或暗地保护贪官?

  因此,严控查房释放出的错误信号及其负面影响着实不可小觑。民意汹涌,各地政府应当及时回应,释疑纾怨,并认真反思,对于确实存在问题、有违中央精神的规定立即纠正、改进。如若地方政府对舆论装聋作哑,继续我行我素,那么中央纪检部门应积极作为,率先严查这些出台新规的地方官员们的房产,看看他们是不是此地无银!

  由普通民众去查官员房产,其实并非反腐良策,推动官员财产公开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才是可行之计。期待民众批评的声浪能掀翻贪官的保护伞,也期待更加完善、有力的反腐制度能在万众呼吁中应声出台。

  (作者为海外网评论员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习近平:发展公共交通治理雾霾
  • 体育NBA-詹韦62分热火擒湖人 书豪6犯火箭负
  • 娱乐各地春晚精彩回顾 赵本山收山作
  • 财经日媒称中国外贸首次超美国成世界第一
  • 科技传苹果正测试腕表类智能设备
  • 博客唐师曾:庄则栋逝世 庄则栋最后一篇博客
  • 读书真实战斗力:朝鲜军事实力大公开(组图)
  • 教育超七成年轻人认不全亲戚 统称叔叔阿姨
  • 育儿深圳白领月薪低于4千不如回家做保姆